李彦宏的独角戏
近期百度问题不断。3月,百度爆出副总裁梁冬将辞职的消息。这是继去年底百度首席技术官刘建国之后的又一起高管辞职事件。与百度上市时高管层的人员名单相比,五位高管已离职两位,而与百度早年创业时相比较,五位高管则只剩下李彦宏孤家寡人。另一方面,从去年5月起,百度的负面报道不断,女员工被害、员工状告公司、裁员风波、“邮件门”事件等等,无一不引起业界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上市未满两周年的百度究竟怎么啦?
创业六年,百度从几个人迅速膨胀到2000人。在这一过程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功不可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家深深打上李氏印记的企业新贵,或许需要做更多的调整。
赤裸裸看百度
百度越来越混乱?
“李彦宏的沉默管理让我害怕”
我知道和开始使用百度是在国外,当时是听说那里可以下载MP3,没想到它是做搜索引擎的。我进百度70%则是因为梁冬。他在凤凰卫视的《娱乐串串烧》主持得那么好。进百度后,我做的是logo设计和用户体验。
百度鼓励模糊上下级关系。梁冬很热情,就像大哥哥一样,跟我们关系很好,我们经常一起去喝酒,梁冬一喝就大,总被我们灌醉。他会给我们讲他在凤凰卫视时的故事,这是跟很要好的朋友才说的。梁冬也喜欢拿我们跟他做对比,他经常说:“当我跟你们一样大时……”他是个非常善于总结自己的人。
公司的高管都有英文名,互相之间直接称呼英文名,比如李彦宏叫Robin,而梁冬是五个高管中唯一用中文名的。梁冬可以把天下的事情都跟百度扯上关系。“百度更懂中文”,“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些口号听起来很简单,但将之从百度的众多特点中提炼出来却很难。梁冬就很会取舍。
拿梁冬和Robin作对比,Robin是个悄悄坐在那里,就能洞察整个世界的人,梁冬则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跟Robin有距离感,跟梁冬有很多沟通。
我在百度算中层,跟Robin没什么接触。他只跟高管沟通。我跟Robin第一次接触还是因为犯了错误。百度logo在页面上像素是固定大小的,一次,logo被我放大了很多。Robin立刻发现了,直接把我叫到办公室。他一言不发,足足有5分钟。我们称Robin为沉默管理。那种沉默让我很害怕。Robin要把我开除,当时我快满试用期。梁冬也被骂了,但他保我,让我延长了试用期。
Robin对百度logo有他的审美观,比如红蓝的主色。其实从专业角度来说,红蓝搭配很难看的。不过我们不能改。Google的设计是花了很大代价的,请了苹果的人,设计就很酷。不过,百度还是很鼓励每个人谈自己的看法的。我就经常跟梁冬说:“你的设计很难看。”争论只是讨论阶段,决策了就一定要执行。
Robin是个做事的人。百度上市的庆功宴上,我们1500多名员工都参加了。主持人梁冬说可以向高管提问。很多员工问上市后百度的业务将如何。我觉得,这种情况还问这个挺傻的。我当时问:“我看到的是摆在五个高管面前一堆堆的金币,如果你们还能选择,会怎样?”Robin回答了我,他说:“百度上市的成功是全体员工的功劳。我更看重的是上市的过程。我不会去套现,去乱花钱。”他说了很多,那天他还哭了。我挺感动的,认为他不是为了追逐财富而急于上市的人,是真正对搜索有兴趣,为事业奋斗的人。
Robin还是很有权威的。他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我都很相信他。
“百度唯一做得不好的就是公关”
不知道媒体为什么总是渲染一夜暴富?为什么总纠缠着百度有多少个亿万富翁,多少个百万富翁?还说百度的前台也有期权。
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即使有期权并不能立刻兑现,不会一夜成富翁。我跟很多同事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大家都不是很在乎期权。我一朋友(同事),上千万的期权都不要了,主动辞职。媒体这样引导很不好,弄得部分百度员工也在想期权的事情。来得早的员工有期权是应该的,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百度了。可也有员工只看到现在,觉得我比他工作做得更好,我现在贡献更大,为什么没期权?在百度,有期权的是前300多位员工。Robin也没表态要不要给后来的人期权。这让大家心里很没底。
我们不是为了财富来百度的。我们是在做世界级的公司。百度的中文搜索在世界做得最好,百度在中国打败了世界级的公司Google。可媒体为什么总是那么敌意百度?让我们觉得百度不被尊重。百度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我们看后很受伤。百度女员工之死,百度“邮件门”事件,百度裁员、员工状告百度,还有中高层的辞职。这是很多公司都会遇到的事情,媒体为什么只抓住百度负面不放?为什么就不看到百度好的东西?百度产品那么好,百度打败了Google,百度是中国的骄傲。
我给百度打85分。百度唯一做得不好的就是公关。出了一件事,最开始百度会跟媒体解释。发现解释没用,后来就采取沉默策略。但沉默依然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下,百度公关是错了,再错了,错了再说,说了还是错。阿里巴巴公关就做得很好,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无论梁冬负责不负责公关,百度公关一直都做得不好。不过,百度也确实有问题。为什么4个小时内就让人辞职?有必要吗?为什么这么对待为百度洒热血的敬业员工?
我离开百度是个人原因。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我,说高薪高职的干吗要走?梁冬曾说我是个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人。我看梁冬大约也是这样。
我走的时候正是百度上市一周年以后。当时公司在管理上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在百度,最强势的是产品部门。百度一直是技术主导的公司。我们虽打败了Google,但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Google中国才多少人,我们有多少人?百度上市后,推产品很稳健,很成熟了才推。但其他方面反而乱了。比如设计部门也要做项目管理,并可调动所有资源来做(产品)。我做过项目管理,还懂。但我手下的,都只做过设计,怎么让他们弄产品,还让他们找别人来配合?梁冬压力也很大,他要对流量负责。他有压力,会跟我们说,说我们不怎么样,他将被骂等。我们每个人要对浏览量负责。
另一方面,别的部门经常拿一任务过来,让我们两天内必须做好。时间这么短,怎么可能做得很好?过去,三个月以后要做什么我们都很清楚,而且赏罚分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可那时,两天后要做什么都不知道,每个人都很茫然。为什么事情要做得这么仓促呢?其他部门压力也很大,给的任务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我今天还去见了百度的朋友。听说百度越来越混乱了。一是管理更乱。一是大家心里乱。每次高层中层辞职,都会影响一批人。梁冬要走了,也是这样。
我很感谢在百度的经历。百度让我眼界开阔了,如果不是百度,我可能是去奥美,做广告人。也明白财富不只是积累的,也可以自己去创造。我现在自己创业,工作所用的70%都是在百度学的。
李彦宏的惨痛教训
文·本刊记者潘虹秀/图·松涛
“不要对自己开创的公司死守着不放——这是经过很多惨痛教训才明白的道理,并不是所有打天下的人都适合坐天下。”
这句话,百度很多员工都看过或者应该看过。不知道,那些纷纷离开百度的早期创业高管是不是都认为自己不适合坐天下?这句话的出处是《硅谷商战》,是百度创始人之一李彦宏在创立百度前的著作。曾经,百度的员工人手一册《硅谷商战》。
李以章回体形式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他在美国硅谷所见到的商战,战争的主角基本是互联网公司,包括做网页浏览器的网景、搜索引擎的infoseek、主推java技术的太阳公司,以及微软、苹果、美国在线、迪士尼等众多公司。曾经牛烘烘的网景、infoseek都败给了技术不如他们的公司。这些创始人也曾顽强地抵制被收购。
或许正是有感于老东家infoseek的陨落,每天散步经过网景大厦的李发出了打得了天下者不一定能坐天下之感叹。
百度是李彦宏的第一份创业,这之前他在几家公司做技术开发工作。跟百度一起打天下的元老们大多是刚毕业甚至没毕业的学生,不少人连工作经验都没有。李就靠着自己的硅谷观察心得管理着自己的公司,以自己的性格锻炼出百度文化。百度的文化打上了李彦宏深深的烙印。这些文化为百度打天下立了汗马之劳。但当百度从创业公司走向成熟公司的时候,却显得有点不适。
不断损害的名声
网景和太阳公司就是凭其颠覆性技术一度让微软很害怕。李曾在《硅谷商战》一书中极度渲染了两公司的技术威力。李本人在搜索方面造诣很高。现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威廉·张曾是李在infoseek的老板。当李为创业寻找天使投资时,风投曾向威廉·张打听过李彦宏的搜索技术,威廉·张答道:“世界上最牛的三个搜索人一定有Robin。”
天蝎座的李很内敛,很沉默,绝不会自称自己天下排第几,但骨子里却是极端自信的。当初甚至不把Google放在眼里。李在当时世界最牛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任技术总监时,Google的创始人还是学生,旁听过李的讲座。
李也很要强,喜欢力争第一。他曾经给梁冬描述过自己某次考试只得了第二名,与第一名只相差0.1分的故事,李描述差距的那认真神情让梁冬很是感慨。一般人可能根本不记得这细微的差距。李中学时候非常喜欢历史、地理、文学等,物理、化学成绩也不错,在文理分班时,曾很摇摆。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劲敌们都读理,李就立刻决定报理科了。李爱竞争的心态,从中学就已见端倪。
当创立百度时,李自然把打败Google作为目标。即使现在百度在中国领先了Google,李也丝毫不松懈,不断给员工施加压力,要保证步步领先。
李也意识到技术并不是一切,市场才是最关键的。“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市场。即使这将意味着你必须免费发放你的产品,与此同时,你可以改变其中的游戏规则。”
百度历任的高管,基本都是技术出身。百度产品在打市场时凭的是技术。可真正的市场,涉及到盈利的,却主要依赖于百度渠道代理商。有百度渠道商说:“百度的钱都是我们为它挣的。”这也导致渠道问题不断,经常有分销商为了挣钱,不择手段欺骗客户,最终损害百度的名声。而百度自己员工在接受热线电话和用户投诉时,态度也经常不友好,或者只是官腔般地敷衍用户,不解决任何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百度客户付了钱达不到渠道商许诺的效果,就来到百度公司前抗议示威。
创造性的混乱
为了达到和保证“第一”,李甚至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我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在百度,员工们也会公然承认Google等对手们的长处,向之学习。
“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硅谷靠的是对商业环境变化的迅速反应能力和它相对混乱的环境。这意味着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没有官僚作风和对权威的挑战。”这是李对硅谷企业的总结。李也同样把这总结运用到百度。
早几年,这种鼓励创造的文化,让百度创造出一大批新产品,诸如百度贴吧、百度知道、排行榜等等。可这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百度作为一个公司,有自己的战略,有自己的产品规划,当富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对与跟公司战略不太符合的产品有极高兴趣时,该怎么办?
李彦宏一直对内对外宣扬,百度很专注,只做搜索。其实百度走的是门户搜索战略,并非花一切精力去做所有的搜索。在百度创业初期,就有一批百度技术中高层离职创业,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垂直搜索。这种个人创业精神与公司战略的冲突在百度上市后愈加凸显。上市后,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们纷纷离开百度自行创业。如下载工具迅雷、博客订阅平台“抓虾”、今年刚获得融资的娱乐搜索平台“酷我”等都是由百度前员工所创立。
此外,办文凭相对混乱的环境,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接受。百度上市后的急速扩张中,涌入一大批并不是很富有创业精神的员工。让每个员工都去想新点子,把点子变成产品,自然不太现实。
媒体的误解
虽然容忍错误,但李却非常较真。
百度一员工向《英才》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百度是犯错误最少的公司。”
当李认定竞价排名是正确时,百度董事会却不这么看。李不顾自己生病,在电话里跟董事会据理力争,甚至将手机摔掉。
李彦宏这种追求正确的较真心态,让百度在竞争激烈的搜索市场占据了宝座。
李同样期望着外界能对百度是“正确的”。这引发了百度跟媒体的紧张关系。在早期,李彦宏认为百度是有技术的,可媒体总是认定只有Google才是技术公司。当百度推出竞价排名时,媒体说那是不公正的。当百度凭借着技术打败了Google时,媒体却又说那是因为Google页面无法访问的缘故。当百度贴吧因为超女而大火时,媒体又说小孩子的流量没什么价值。在很多媒体人眼里,无论如何百度就是家小公司,而Google是大公司,是很酷的公司,是不作恶的公司。当百度上市了,在网络股中取得最好的开盘价后,媒体不再评说百度小了,而是聚焦到多少个一夜暴富的富豪上。李不得不一次次地澄清自己的财富观。
在意媒体的评价,或许跟李的文人情结有关。李自己写过书。在美国,曾为道琼斯工作,设计过《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曾每天读《华尔街日报》。被媒体一次次的“误解”,李曾刻意躲避媒体的采访。但百度的推广活动却很多,一些活动,李不得不出席,并作演讲。离开网络不超过24小时的李,又总会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自己的报道。有时,他忍不住在自己的百度个人空间,将自己的讲话稿公布出来,并申明:媒体误解了他的意思。
不善言辞,不喜说话的李甚至搬来了能说会道的梁冬,也照旧没能改善百度与媒体的关系。资深IT媒体人士洪波认为,李彦宏的性格决定了百度的性格,不是换个PR就解决问题的。洪波评论道:“在百度看来,这个世界是一个草木皆兵的世界,所有人都对百度不怀好意。无论遇到何种问题,百度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我没错,错误都是别人的。”